九月入駐,二月撤離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公安局紅土坡森林派出所被稱為“候鳥派出所”。40年來,民警“背著派出所”去守山,駐守在兇險未知的哀牢山秘境中,蓋著發霉的被子睡半月,他們守護著遷徙路上的上萬只野生鳥類。近日,隨著最后一批候鳥的離開,他們又要“遷徙”了。
守護候鳥的民警們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“候鳥派出所”成立時,大中山還叫“打雀山”。作為上萬鳥類遷徙的中轉驛站,尚未劃入自然保護區的大中山非法捕獵行為一度盛行。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家住馬街鎮唐家村委會中山村村民陶發清回憶,“每年鳥經過‘打雀山’,村里的人都會打鳥,后來鳥叫聲幾乎都聽不見了?!兵B飛林空,不僅無鳥可打,被破壞的生態還會持續危及其他動植物的生存,長期“靠山吃山”的村民們望著逐漸寂靜的山林,萌生出最原始的生態保護觀念。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作為一所“季節性”派出所,紅土坡森林派出所一開始便是為了保護候鳥而建。自1984年起,人員不定、路線不定、時間不定……民警開始進山護鳥;不通物資、不通水、不通電話……這成為派出所工作的日常。派出所成立的時候,民警只能住在帳篷里。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2010年前后,派出所在山腳下蓋起了小房子。但即便如此,守山依然不易?!白铍y熬的是冬天,被子幾乎沒干過?!蹦先A縣公安局民警劉雁說,“執勤的時候,走著走著就和同伴走散了,整片大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?!睗M山無人的孤獨感,讓人心慌,只有漫山遍野嘰嘰喳喳的鳥叫聲,才能短暫地趕走民警們的孤單。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林區地勢陡峭,盜獵者藏身其中,甚至還有人放哨,打擊工作危險重重?!耙估镂覀冏窊舴欠ǐC捕者是不能發出聲音、打手電筒的。有一次,我們夜晚看到遠處有火堆,走過一條山箐時,我沒踩穩就摔下去了。前面的隊友都沒注意到,怕影響抓捕,我也不敢出聲。后面等天亮醒來的時候,才發現再往前一點就是懸崖?!被貞涀ゲ督洑v,民警楊正強依然心有余悸。
每當撤離山林,民警們總將日常生活垃圾打包,“身影留下,痕跡帶走”。隨著林區生態逐漸變好,“候鳥派出所”也在守護中逐漸撤離。派出所的駐扎點從最初的林區中心地段,慢慢向外圍撤離,逐步退出大中山脈。
守護候鳥的民警們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追著山林跑,守著萬鳥來。8人的隊伍,有6人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。他們正在把這片林海完完整整地還給大山。
民警手上的老繭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“打鳥”陋習漸漸被革除,“打雀山”變成了“護鳥山”,到了相應的季節,鳥甚至能貼著頭頂飛。
如今,陶發清再走進林間時,四處都是婉轉動聽的鳥鳴,“就像大自然的歌聲!”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每次進山前,老民警們會逐一檢查年輕隊員們的背包。用他們的話來說,“不是不信任年輕人,而是要對他們負責”。在隊伍出發前,民警們會再次強調一個不成文的規定,那就是“把最后一口水留給新人”。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每次進山,危險不可預知。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
老民警會交代新民警,所有水壺里的水不能全部喝完,要留下一口“保命水”。而一旦危險發生,所有的“保命水”要留給有充足體力能返回的年輕人。就是這樣一個“樸素”卻又震撼人心的“規定”,一直在派出所里傳承。(羅波/文 侯維靜 劉雁/圖)
民警在山林間巡邏(資料圖)。新華網發(云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圖)